势力图.png
  一、大渝王朝的建立
  元末起义军张士诚部。张士诚起义后遇到一个叫东方德胜的年轻人,此人预言了其弟将为朱元璋所俘虏。张疑之,将其驱走。随后张士诚果然如年轻人的预言兵败,遂重新寻回东方德胜,委以军师重任。
  东方德胜为张士诚推行军事、政治和经济改革,积累实力,并以神奇的预言帮助张士诚连续化解了朱元璋和蒙元的阴谋。
  最终凭借强大的实力,张士诚部消灭各路诸侯,驱逐蒙元,于1370年建立大渝王朝,定都南京,年号“开元”。
  二、东方家族
  东方德胜,原名东方涛,21世纪某大学历史系研究生。因意外事故丧生,发生魂穿至元末。机缘巧合下,结识张士诚并成为其军师。
  东方涛帮助张士诚开上帝视角,大力推行改革,最终取得了元末群雄逐鹿的最后胜利。
  大渝王朝建立后,东方涛兼领左右相,推行了大刀阔斧的社会改革,迅速弥合战争创伤,大渝国力快速恢复。东方涛认为自己可以带领这个国家走上未曾设想的道路,可比旧时空德胜爷爷,遂改名东方德胜。
  然而因为生产力水平限制、大地主阶级抵制,特别是高祖皇帝张士诚驾崩后,东方德胜失去了最大的政治靠山,为避免杀身之祸,只能主动向新帝请辞。改革虎头蛇尾,最终失败。
  遵照张士诚的遗旨,东方德胜被封为“右北王”,是大渝九王中唯一的异姓王。右北王以北平府为王城,主管燕云和关外苦寒之地,被排挤出了大渝政治核心。
  东方德胜汲取教训,结合实际生产力水平推行新的改革,整理官僚体系,保护小农、鼓励工商,兴办教育、建设交通,缓和民族矛盾。至家族三世,北平府各州县已成繁盛景象。东方家族后代们文治武功,开疆扩土,联盟东蒙和女真诸部,发展贸易,山海关内外一片繁荣。
  然而边陲兴旺引起大渝朝廷的忌惮,几次拆分东方家族。在击退日本对朝鲜的入侵后,皇帝颁布“迁恩令”,将东方家族彻底肢解拆分,王位仅由本家世袭,其余旁支全部迁入内地成为庶民。
  迁恩令后,东方家族自此转入衰落,许多旁支渐渐销声匿迹,仅海南义伦东方氏成为一方豪强,但也不再参与政事。
  三、迁恩令
  1592年,丰臣秀吉率兵入侵朝鲜,威胁大渝第二大财税源地。右北王为了防止朝廷势力染指东北,组建“镇关军”。经过两次大战,1598年,镇关军彻底击败日军,朝鲜王国得以复国,并承认镇关军对其北部领土的占领。
  但是连续六年的战争,令右北王势力损失很大。右北王此时居功自傲,借胜利之势裹挟朝鲜王室,向朝廷索要钱粮。朝廷借论功行赏的机会,对镇关军进行分化瓦解,随后颁布迁恩令一举肢解东方家族,仅余本家继承右北王王位。
  四、大渝领土
  大体相当于所谓“汉地十八省”,外加越南、缅甸北部,内蒙古,外兴安岭以南和朝鲜半岛北部。
  西北河西走廊之外为准噶尔汗国,西南青藏高原之上为和硕特汗国。
  1553年,葡萄牙人取得澳门居住权,1660年正式割据。
  1632年,荷兰人偷袭广州被广东水师击败,大渝天友皇帝出于鼓励通商的目的,允许荷兰人租借大员。
  五、大渝经济
  东方德胜推进农业和工商业改革,缓解阶级矛盾,施行“地主减租减息,农民交租交息”的“三七五减租”政策,并出台一系列限制土地兼并、土地国有化和鼓励工商业的措施,大量建立国营农场和国营手工工场,帮助大渝王朝快速弥合战争创伤,经济快速发展。通过广泛的海外贸易,许多西方科学技术传入大渝王朝,大量新作物、新工具、新火器投入使用。
  但是进入王朝中期,朝廷在禁海和开放政策上左右横跳,导致经济出现大幅倒退,王朝初期许多缓解矛盾的政策也被取消或更改。大量国有土地被王公贵族和地方豪强侵占,国营农场和国营手工工场沦为私产,土地兼并之风再盛,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流离失所。为缓解财政问题,朝廷几次加税,加剧社会动荡。
  至末世,阶级矛盾空前尖锐,民变四起。随着“南王之乱”爆发,大渝经济已处于崩溃的边缘。
  六、大渝政治
  东方德胜推进政治改革,参考“三三制民主”确立了“协议三分”制度。每地“协议衙门”由“有产者”(地主、大商人等)、“中产者”(小地主、小商人、富农等)、“无产者”(雇工、佃农等)以各三分之一的比例组成,作为地方政权的参政机构。协议三分制度配合经济改革,大大缓解了社会阶级矛盾,促进了社会稳定。
  大渝王朝建立后,东方德胜设计了“中央——省——府/直隶州——县/散州——镇/乡”五级政权体系,广开科举、选拔官员,大力选拔贫民出身的官员。
  在朝廷中央,实行“一会两相六部制”:皇帝为国家元首和最高决策者。左右两相经最高协议提名,由皇帝任命。最高协议由地方协议层层选拔,左右相政令由最高协议审议后转呈皇帝决策。左右两相辖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六部,具体实施政务。
  几项制度在王朝初期大幅提高了行政效率,极大地缓解了阶级矛盾,促进了社会稳定。
  王朝中后期,随着协议三分制逐渐被大地主、大商人和大官僚把持,已经名存实亡。最高协议则成为左右相互相推诿扯皮场所,极大损害了皇权,导致中央政府控制力大幅衰落。
  七、大渝九王制
  即东王、南王、西王、北王、中王五个亲王,和左南王、右南王、左北王、右北王四个郡王。除“右北王”为东方家族外,其余皆为张氏宗亲。
  这是东方德胜和张士诚妥协的结果。东方德胜本意是以“皇亲戍边”分化张氏宗亲,避免皇亲贵胄把持朝政的弊端。九王可以世袭,并享受中央财政补贴,同时可以自由经营封地,进行合法的经济活动,但是九王及子嗣不得参加地方协议,不得参军。
  此举遭到张士诚的激烈反对,经过妥协,最终允许九王参加地方协议,允许子嗣参军。如此导致王朝中后期,九王实际已成边关藩镇,相互勾结,谋求帝位。
  1667年,皇帝驾崩无子嗣继位,南京上演了“八王夺嫡”的血案,除右北王东方家族外尽数卷入。
  1668年,中王夺得帝位,随即“南王之乱”爆发。
  八、大渝军事
  作为单穿,东方德胜无力在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,在张士诚的支持下,他更注重军事体制改革。他仿照现代制度,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军衔晋升和功勋奖罚制度,极大提高了官兵作战积极性。
  大渝王朝建立后,所有军队整编为大渝皇家军,分设陆军、海军及近卫军。东方德胜在兵部之下设立作战幕僚部、后勤幕僚部、军械幕僚部,史称“兵事三总部”,并设立“大渝皇家军官学校”,大量培养平民百姓和普通士兵出身的军官。大渝皇家军也进行了指挥和编制体制改革,确立了皇帝-两相-兵部-军区的指挥体系。
  为防止出现军阀割据,东方德胜颁布法令,实行“军地隔离”,所有士兵必须异地服役,所有驻军后勤保障全部由中央政府派专人负责,驻军不得与驻地产生任何经济联系。同时军区只作划分而不设机构,只在战时派遣将领指挥军区内部队。每个军区由数镇组成,每隔数年进行一次调防。
  每镇由一名统制率领,军衔总兵或副将。
  每镇数协,由各协统率领,军衔参将。
  每协数标,由各标统率领,军衔千总。
  每标数营,由各管带率领,军衔指挥。
  每营数队,由各队官率领,军衔尉总。
  每队三排,由各排长率领,军衔把总。
  每排三棚,由各头目率领,军衔正士。
  每棚十至二十战兵不等,军衔正兵。
  这套带有浓郁现代色彩的编制体制,理顺了大渝皇家军作战和指挥体系,极大提高了战斗力。
  但是随着王朝中后期,边陲军区实际上已被藩王控制,形成了“中央军系”和“地方军系”,皇帝对军队的控制大幅削弱,为“南王之乱”的爆发埋下伏笔。
  九、大渝皇家军陆军布防
  中央军系:近卫军,七镇,十万人,驻防长江中下游至沪宁杭地区;江湖军,六镇,八万人,驻防鄂、湘、赣地区;陇西军,五镇,七万人,驻防河西走廊至黄河河套地区。
  地方军系:岭南军,三镇,五万人,驻防两广、海南地区;武夷军,三镇,四万人,驻防闽台地区;镇关军,九镇,十万人,驻防华北、东北至朝鲜北部地区;镇南军,十镇,十五万人,驻防云贵至越南北部地区;川渝军,五镇,六万人,驻防四川、重庆、鄂西地区。
  以上共计四十八镇,六十五万人。其中,大渝皇帝直接控制的军队为:近卫军、江湖军。左北王、西王直接控制的军队:陇西军。北王、右北王直接控制的军队为:镇关军。南王直接控制的军队:镇南军。左南王直接控制的军队:川渝军。东王、右南王直接控制的军队:武夷军。
  十、南王之乱
  1667年秋,大渝皇帝驾崩,无子嗣继位。除右北王外,其余各藩王率军逼宫,爆发激烈冲突,死伤数千,人头滚滚、血流成河,史称“八王夺嫡”。
  1668年初,中王张秀发动政变夺得帝位,年号“中兴”。南王张玉山随即联合左南王起兵反叛,右南王斩杀东王控制武夷军,割据福建,威胁江浙,牵制近卫军大量兵力。
  1668年春,南王叛军攻入湖南,歼灭中兴帝嫡系江湖军两镇,江湖军余部退守汉口。
  1668年夏,两军于湘鄂展开三次大战,死伤惨重。因后援不继,江湖军退守赣北一线,与南王叛军形成对峙。
  1668年秋,南王叛军进攻广西。岭南军以一镇坚守关隘,遣两镇渡海偷袭南王粮草基地南都府。因后援不力,被迫背靠大海与南王叛军形成对峙。
  1668年冬,南王叛军与准噶尔汗国突袭陇西军,西王猝不及防,力战而死,余部败退黄河。中兴帝欲消除腋下之患,抽调军队进攻福建,被右南王击败。
  至此,南王叛军与大渝皇家军队形成僵持拉锯的局面。
  1669年春,中兴帝调集兵力增援左北王,意图利用南王叛军疫病流行的机会,首先击破南王与准噶尔的联军,但是遭到准噶尔军队偷袭,战役失利。
  1669年夏,南王南都府军队猛攻岭南偏师,由于山洪爆发,加之大渝皇家海军有力支援,南都偏师击退南王叛军,但损失惨重。
  1669年秋,南王叛军主力与江湖军大战于鄱阳湖,血战三月,血染江水。由于大量兵力被牵制于福建,大渝皇家军队未能击破南王叛军。
  1670年初,南王与荷兰东印度公司签订割让台湾条约,荷兰舰队击破大渝皇家海军封锁后,协助南王叛军偷袭海南义伦。
  然后,穿越者来了……
  十一、1670年大渝琼州府户口、人口、耕地
  琼山:14932户,102143人,7825顷,782500亩
  澄迈:8367户,46436人,3669顷,366900亩
  临高:7985户,44316人,3360顷,336000亩
  义伦:11932户,67243人,4752顷,475200亩
  文昌:6762户,37817人,2783顷,278300亩
  定安:4720户,26674人,1936顷,193600亩
  琼海:3234户,17170人,1194顷,119400亩
  昌化:1944户,10723人,787顷,78700亩
  万州:3122户,17115人,1126顷,112600亩
  陵水:1165户,6825人,576顷,57600亩
  崖州:3762户,21314人,1847顷,184700亩
  感恩:1589户,8945人,667顷,66700亩
  总计:69814户,406721人,30222顷,3022200亩

标签: none

添加新评论